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积极行动起来主动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作者:beat365 时间:2018-07-12 点击数:

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的一项重大责任和重大使命,也是我省发展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全省教育系统,特别是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要迅速行动起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实际行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撑。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对接十强产业,优化专业结构

  1.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整本专科专业,新增或重组一批新兴交叉专业,优化升级一批传统专业,5年内打造100个左右对接十强产业的学科专业集群。

  2.培育和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十强产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稳定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数量,增加应用型、复合型新兴学科人才培养规模。

  二、服务十强产业,实施人才分类培养

  3.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5年内,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培养万名卓越工程师、卓越农业人才、卓越医护人才、卓越金融人才、卓越文化创意人才等系列卓越人才和十万名“齐鲁工匠”。

  4.构建研究生和本科教育专业必修(核心)加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交叉选修的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扩大选修学分和实践课程比重,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成才。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在读博士研究生、100名左右研究生导师赴海外访学研修。

  5.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企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修订专业课程,实施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将企业生产经营标准和环境引入教学过程,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5年内建设500个左右省级研究生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基地、300个左右省级本专科生实习实训示范基地,实现高端人才培养与新技术研发、教育链与产业链、教学改革与生产流程改造、职业精神培育与企业文化塑造紧密对接。

  6.建立职业教育“能力标准、课程体系、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德技并修,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7.构建中小学特色鲜明、丰富多样的课程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模式,从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三、加强协同创新,助推产业发展

  8.发挥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服务区域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继续建设一批紧密对接十强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5年内,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达到100个左右。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攻关,实现一批关键技术、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突破,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对企业、产业部门开放,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9.加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完善配套政策,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以中试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等为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引育高端人才,提升智力支撑水平

  10.聚焦十强产业,发挥优势,建立相应研究机构,汇集高层次人才,建设高端智库,开展战略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1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好“一事一议”、“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泰山人才工程、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等人才政策,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面向海内外引进顶尖人才团队和“高精尖缺”人才,到2020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数量翻一番。

  五、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12.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人员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对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工作目标、重大原则和任务举措,组织力量集中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表和路线图,一项一项抓推进、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3.健全督查考核评价工作机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和信息报送制度,动态调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对标先进找准差距,针对问题制定措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14.省教育厅设立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做好协调服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15.加强宣传引导,组织专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各单位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实际行动和积极成效,树立典型标杆,推广成功经验,形成良好氛围。

  请各市教育局、各高校于每月月底前将工作推进情况报送我厅。

山东省教育厅

2018年3月5日



© 版权所有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 邮政编码:277160 联系电话:0632-3786399 鲁ICP备05047007号